毛泽东非常重视蒙哥马利的再次来访。为了确保掌握足够的信息,他不仅仔细阅读了所有的报告材料,还特意将陪同蒙哥马利的一些同志请到湖北武昌,听取他们关于蒙哥马利访问的详细汇报。
陪同的人员向毛泽东反映,蒙哥马利对中国的现任领导人以及未来的领导人都非常关心。他曾说:“中国古代的帝王很聪明,他们在生前就指定了继承人,绝大多数都很成功,这样的做法有助于维持国家的稳定。而我们英国的王位继承问题,则常常引发战争,现在虽然有了王位继承法,但欧洲的领导人却没有这种指派继承人的传统。”
在郑州时,蒙哥马利还提到过:“斯大林是最具权威的领导人,但他缺乏远见,没有考虑到继承人的问题。他搞了三驾马车,结果只会通过敲桌子来表达意见。”
毛泽东听得非常专注,烟灰缸里已经堆满了几个烟蒂。他忍不住问道:“英文中继承人怎么说?” 熊向晖回答说:“是‘Successor’。” 然后他将这个单词写下来,递给了毛泽东。毛泽东看了看,笑着说道:“这个词我知道,带有‘成功’的意思。” 在场的人都佩服毛泽东的记忆力,他学英语的态度十分执着,令人印象深刻。
展开剩余81%毛泽东接着说道:“我既没有土地,也没有房产,那我能让谁继承呢?红领巾唱歌‘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’,‘接班人’是无产阶级的概念。那这个词英语怎么说?” 熊向晖答道:“‘Successor’,没有更准确的对应词。”
毛泽东的话题跳跃而广泛,既有哲学高度也有现实深度。他继续说:“蒙哥马利元帅非常勇敢,打败了隆美尔,并且提出了和平三原则。他还是个子爵,虽然不是共产党员,但我们共产党没有王位继承法。斯大林选了马林科夫作为接班人,但他是个秀才,威望不高……”
毛泽东从1961年的高度评价了当时最大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问题。他认为,斯大林的“三驾马车”并没有理顺领导层问题,实际上这三辆马车并没有人拉缰绳,难怪局势混乱。赫鲁晓夫并非单纯因为敲桌子而有问题,而是因为他是两面派。在斯大林去世前后,赫鲁晓夫的政策与风格变化很大。
接下来,毛泽东谈到了中国的情况:“我们不怕,因为我们有防风林带。元帅可能不理解,我们比斯大林更有远见。当年在延安,‘七大’早早召开了,而‘八大’则高调公开地召开,外国人却完全没有注意到。‘八大’通过了一部新党章,其中明确指出‘必要时中央委员会可以设立名誉主席’,而名誉主席就是我。”
说到这时,毛泽东习惯性地指了指自己的鼻子,这是他常用的动作。当年在延安,他曾对安娜·路易斯·斯特朗说:“谁说我们没有创造性诗人?”然后指着自己的鼻子笑着说:“这儿就有一个!”
他稍作停顿,继续说道:“至于主席应该由谁来担任,副主席刘少奇是第一人。去年我们选举了国家主席。之前的两个主席都姓毛,现在一个姓毛,一个姓刘了,或许过几年,两个主席都姓刘,谁是我的继任者,不需要战略分析。” 他接着谈到蒙哥马利参观医院时的谈话:“你们的中医中药很神奇,应该发明一种药,让你们的毛主席长生不老。” 毛泽东笑着说:“什么长生不老药,秦始皇都没找到。我想见马克思了,中国依旧会转,地球依然会转……”
毛泽东决定再次在武汉会见这位英国元帅。当汽车慢慢驶入一座绿树成荫的庭院宾馆时,蒙哥马利一下车,就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——碧绿的东湖,湖面平静如镜;珞珈山的倒影如诗如画;周围参天大树吸引着各种鸟儿在枝头婉转歌唱,空气清新,仿佛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净土。他不禁感叹:“中国的好地方真是数不胜数。” 随后,他走进了毛泽东的客厅。
毛泽东迎接他时,用英语说了一声:“您好。” 尽管毛泽东没有去过英语国家,但他对英语的兴趣与日俱增,出门旅行时,总是随身携带英语书籍。蒙哥马利对毛泽东能用英语问候表示很高兴,虽然他对毛泽东的发音有些微词。但两人都十分热衷于讨论彼此的观点,气氛十分融洽。毛泽东总是能逗得蒙哥马利哈哈大笑,或是蒙哥马利引得毛泽东愉快一笑。
毛泽东突然问:“元帅,您今年多大岁数?” 蒙哥马利回答:“74岁。” 毛泽东笑道:“哦,您已经过了73岁了。” 蒙哥马利接着说:“主席,您创立的共和国已经有12年了,从战乱中建立了新的国家,显然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。您的人民需要您,您必须保持健康,精力充沛,才能继续领导这个国家。”
毛泽东点燃一支烟,悠然自得地吸了几口,淡淡地说道:“中国有句俗话,‘七十三、八十四,阎王不叫自己去。’如果能度过这两个年头,就能活到100岁。”
蒙哥马利感到新奇,问道:“‘七十三、八十四’,为什么是这两个数字?” 当时,没人能够给他解释清楚。事实上,这两个数字与孔子和孟子的寿命有关——孔子活了73岁,孟子活了84岁。
毛泽东接着说:“我们说的阎王,就是你们说的上帝。到时,我只有一个五年计划,等到它完成,我就去见我的上帝——马克思。” 这番话意味着他对自己寿命的预期非常悲观。蒙哥马利激动地说:“经过这次访问,我深深感受到中国人民需要你,您不能离开他们,至少要活到84岁。”
毛泽东挥挥手,笑着说道:“不行!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和马克思讨论,四年后已经足够了!” 蒙哥马利也开玩笑地说:“如果我知道马克思在哪里,我也会告诉他,中国人民需要你,不能离开!”
两人相视而笑,气氛依旧温馨愉快。然后他们开始探讨共产主义的问题,蒙哥马利敏锐地提问:“主席,您常常提到社会主义,却很少谈到共产主义。中国难道不是共产主义国家吗?” 毛泽东干脆地回答:“不是。” 这一回答让蒙哥马利非常惊讶。毛泽东解释道,在所有制和分配等问题上,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,大家按劳动和能力分配资源。只有当实现了按需分配,才能称得上是共产主义。
这让蒙哥马利想起了他在1947年访问苏联时,斯大林也曾做过类似的解释。毛泽东听后非常感兴趣,问道:“是吗?看来你已经学到了不少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知识。”
不过,蒙哥马利仍有疑问:“既然中国还不是共产主义国家,为什么你们要称之为共产党?” 毛泽东回答:“我们喜欢把名称与最终目标联系起来。”
当谈话进入尾声时,已经是夜深了。海关的钟声敲响了十下,意味着这次交谈即将结束。蒙哥马利从口袋里拿出一盒“555”品牌的英国香烟,递给毛泽东作为礼物。毛泽东接过香烟,点了点头,用英语道谢。随后,他们一起品尝了中国的名茶。 蒙哥马利起身说:“同主席先生的谈话让我受益匪浅,希望明晚还能再见。”
毛泽东送他离开时,告诉他第二天将会离开武汉,之后还有机会再次会面。蒙哥马利心中略有遗憾
发布于:天津市广盛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