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产新型树突状细胞(DC)疫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,帮患者迈过复发坎,生活质量节节高
非小细胞肺癌(NSCLC)占肺癌病例的85%,所有分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16%,预后不容乐观。对于可切除的Ⅰ至ⅢA期患者,目前主要采用铂类化疗、放疗联合手术的治疗方案,5年生存率在19%–50%;二线治疗如培美曲塞、多西他赛能略微提高生存率,吉非替尼等靶向药物虽可延长总生存期或无进展生存期,但仅对少数患者有效。
免疫疗法为突破这一困境带来了新希望。其中,树突状细胞(DC)作为“免疫系统的守门人”,是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,多项临床试验已证实,基于DC的癌症疫苗能成功诱导治疗性和保护性免疫反应。
研究发现,肿瘤抗原Survivin和MUC1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,尤其在肺癌中——至少80%的NSCLC患者存在Survivin表达。基于此,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新型修饰DC疫苗。Ⅰ期临床试验显示,已切除肿瘤的NSCLC患者接种该疫苗后,可调节肿瘤微环境,进而引发针对肿瘤的免疫反应,为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与选择!
展开剩余72%▲截图源自“BMC”
新型DC疫苗让肺癌患者生活质量改善,11例患者无复发
该研究共纳入15例已切除的Ⅰ~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(NSCLC)患者,中位年龄为50岁(范围:40~61岁),涵盖腺癌、鳞状细胞癌、腺鳞癌等组织学亚型。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新型修饰树突状细胞(DC)疫苗治疗——该疫苗以Survivin和MUC1为脉冲载体,沉默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1(SOCS1),并以鞭毛蛋白为免疫刺激剂,具有抗肿瘤活性且无剂量限制性毒性。根据剂量不同,3例患者接受1×10⁶个修饰DC疫苗,3例接受1×10⁷个,9例接受最大剂量8×10⁷个。结果显示如下:
1、在肿瘤标志物方面:接种疫苗后,14号患者癌胚抗原(CEA)水平降低(详见下图a),15号患者CYFRA21水平降至正常(详见下图b),其余患者标志物基本维持正常。
▲图源“BMC Cancer”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2、生活质量显著改善:患者接种疫苗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,生活质量评分较接种前显著下降(p<0.05,详见下图)。此外,高剂量组改善程度优于低、中剂量组(p<0.05)。
▲图源“BMC Cancer”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3、长期随访显示:低剂量组1例无复发;中剂量组3例均无复发;高剂量组7例无复发。
综上,初步数据显示,该疫苗耐受性良好,能适度发挥抗肿瘤活性,改善患者生活质量,且可能有助于预防已切除非小细胞肺癌(NSCLC)患者的复发。
小编寄语
树突状细胞(DC)作为体内唯一能激活初始T细胞的抗原提呈细胞,在免疫反应中占据核心地位。目前,DC疫苗虽多数仍处于早期临床试验阶段,但已在部分国家正式应用于临床。对于早期肿瘤患者,术后采用DC疫苗联合放化疗的辅助治疗方案,可通过清除残留癌细胞、形成免疫记忆,降低复发转移风险。
树突状疫苗在日本、德国等,用于临床辅助治疗多种癌症,包括皮肤癌、肝癌、肺癌、肾癌、乳腺癌等,是癌症患者的新希望!值得欣慰的是,如今我国也有多款癌症疫苗正在开展临床研究,这也意味着中国患者也有机会寻求这款抗癌新技术的帮助!
对目前治疗方案不满意,或想寻求树突状细胞疫苗等抗癌新技术帮助的患者,可将近期病理报告、影像学检查资料、治疗经历等,提交至医学部,进行初步评估。
参考资料
[1]Ge C,et al.Phase I clinical trial of a novel autologous modified-DC vaccine in patients with resected NSCLC[J]. BMC cancer, 2017, 17: 1-13.
https://bmccancer.biomedcentral.com/articles/10.1186/s12885-017-3859-3
发布于:北京市广盛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