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开栏语】
海盐,自秦置县已逾两千载。在这片沃土上诞生的民间文学,如明珠璀璨,凝聚着世代先民智慧与地域风情,以歌谣、传说、谚语等鲜活形式,记录着劳作生活与精神追求。
薪火相传,弦歌不辍。2025年,海盐县社科联、涵芬启智社科之家联合推出“盐途乡音·吾讲倷听”专栏,精选“千年脉动·海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”之《民间文学》经典篇目,每周五晚间7点更新,通过“音频+文字”形式在爱海盐APP呈现,让沉睡的民间故事在数字云端焕发新生。
本期推出“千年脉动·海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”之《民间文学》经典篇目——《夜普陀》。
绘图:孙芳
《夜普陀》(海盐方言版)
录音:步良观
展开剩余64%《夜普陀》(普通话版)
观音菩萨的香火之地普陀山人流如潮,庙里白天晚上都不得安宁。观音菩萨讲经之余,没有安静的环境可休息,就叫两童子去外地寻块安静处,晚上可诵经、养性。两童子在四海游觅,终于寻到了澉浦的南北湖。童子向观音汇报后,观音前来一看,这南北湖确实是个好地方,就这样选定了。每天晚上,观音从普陀来南北湖,住在高阳山上的云岫庵。观音来南北湖的消息传开了,当地的善男信女就在傍晚上山去,坐在庵堂里听观音说法,许多人便在山上过夜,云岫庵渐渐热闹起来。
不久,云岫庵也变得不安静了。观音菩萨也明白,大家愿意听从劝化是好事,自己也不能只顾个人安宁,而放弃这普度一方百姓的责任,便在这里开设了夜道场,人们称为“夜普陀”。
观音每天五更以后要到山上去修炼,她独自一个在山南端闭目静坐。这天,她心里感觉有点异样,睁开眼一看,只见刚升出海面的太阳被一轮月亮挡住了,日和月同时升向高空。观音掐指一算,是吉兆,就把这一天定成云岫庵道场的吉日。这天是农历十月初一。十月初一山上可看到日月并升的消息很快传开了。第二年九月三十日,人们听了夜道场后,就跟着观音到山上看日月并升奇观。
由于这是观音先看到的奇观,从此以后,日月并升成了南北湖的一道景观,人们年年慕名来云岫庵过夜后去看这奇观。
后来,人们发现其他几个月的初一也可看到日月并升的奇观,这大概是观音没有说的缘故,所以名气不大,没人知晓。或许是观音存了一点私心,不愿说给大家知道,怕月月初一热闹得不可开交,自己不得安宁。
【爱海盐】“盐途乡音·吾讲倷听”专栏
①点击“专题”②下拉页面找到“盐途乡音·吾讲倷听”点开即可
稿件来源:宣传推广部
发布于:北京市广盛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